- 物聯網掀起世界信息產業(yè)第三次浪潮
- 物聯網建設不能忽視成本、安全和隱私問題
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、互聯網之后,世界信息產業(yè)的第三次浪潮。業(yè)內專家認為,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,大大節(jié)約成本;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。目前,美國及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,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。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、重視物聯網的研究,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,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,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(fā)展的政策措施。
物聯網以非常高調的姿態(tài)進入我們的視野。不管是媒體、企業(yè)甚至官方都將其視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,未來社會的締造者。雖然物聯網前景不錯,但要想全面投入物聯網的建設,還有三大問題不容忽視。
首先是成本矛盾。沃爾瑪是第一個強調推行RFID標簽的零售商,在2004年4月30日發(fā)表聲明:“RFID能幫助我們在短期內提高滿意度,并最終在成本控制和持續(xù)保持低價格方面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”并要求供貨商為所有的商品打上RFID標簽。沃爾瑪樂觀地預計,在2005年年底便能完成這項物流管理的改革。然而直到2007年1月1日,為其供貨的100家大型供貨商才陸續(xù)完成RFID標簽的提供。不是沃爾瑪說話分量不夠,其主要原因是:RFID標簽太貴。波士頓ARM市場研究中心預計,僅僅是為了滿足沃爾瑪的要求,普通消費品的生產商將要花費130萬~230萬美元來實行RFID標簽,這樣的成本,小型供貨商當然不愿意承擔。目前,RFID標簽的成本大約為20美分。RDIF標簽生產商美國Alien科技公司表示,年生產量超過100億個,標簽成本才能降到10美分以下。這樣的價格對于汽車、冰箱、電視、手機等商品可能不值一提,但對于燈泡、牙膏等低價商品來說,依舊太高了。對于RFID生產商來說,成本問題更是一個兩難問題,成本太高,應用壓力大;成本壓得太低,制造業(yè)又失去利潤。目前,RFID和物流相關成本,只能通過整個供應鏈去平衡。但發(fā)展中國家往往處于供應鏈低端環(huán)節(jié),對于成本控制有多少主動權呢?
其次是安全性。物聯網時代中,人類會將基本的日常管理統統交給人工智能去處理,從而從繁瑣的低層次管理中解脫出來,將更多的人力、物力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(fā)中。那么可以設想,如果哪天物聯網遭到病毒攻擊,也許就會出現工廠停產、社會秩序混亂現象,甚至于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。在互聯網時代,著名的蠕蟲病毒在一天內曾經感染了25萬臺計算機。可想而知,在市場價值更大的物聯網上,為了牟取利益而從事物聯網病毒制造傳播的人將會更甚于互聯網。雖然有關專家再三表示物聯網是絕對安全的,但是這些專家對他們認為簡單的互聯網病毒都束手無策,而這番安撫人心的發(fā)言又能有多少分量呢?
最后是隱私權。這也許將是物聯網推行過程中的最大障礙。有觀點認為,發(fā)展物聯網,將會對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(guī)政策形成挑戰(zhàn),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問題、公民隱私權問題等等。當你在智能身份證或者智能手機卡上打上你的一切信息,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讀卡器上都能隨便讀取你的信息時,你走在大街上是否會有一種裸奔的感覺?盡管有人提出根據不同權限人讀取不同信息來保障個人的隱私權,但是在擁有高權限的社管部門前你依然赤裸裸地向他們提供一切:今天你幾點起床,早餐吃過什么……當初摩托羅拉手機竊聽門事件引起無數用戶不滿,那這種一天24小時被全天候監(jiān)視、監(jiān)聽無隱私年代,你是否做好了坦誠公布你一切隱私的準備呢?
在這三大硬傷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解決的時候,物聯網還只能是一個概念,哪怕它真有互聯網100倍的市場價值,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。